天然彩黃色鑽石極為稀有、獨特且昂貴。它們屬於在自然界中以無數顏色出現的極其稀有的天然彩色鑽石。是碳的結晶同位素。大多數天然是在高壓和高溫條件下形成的。這種情況存在於地幔內部 140 至 190 公里的極端深度。碳或含碳礦物提供種子碳源。碳變成的變質結晶發生在數億年的時間裡。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。
最常見的雜質元素是氮。氮原子的電子數與碳不同。當它們都結合時,其中一個氮電子保持未連接。這些圍繞原子核的軌道上的自由電子部分吸收藍光和紫光波長。未被吸收的波長在人眼看來呈黃色,從而使鑽石呈現黃色。氮雜質使呈現黃色。總體而言,天然彩色鑽石極為罕見。然而,在天然彩色的精英群體中,黃色是最常見的。
隨著鑽石的顏色逐漸變深黃色,它們被賦予了自己獨立的顏色等級,如淺彩黃、彩黃、濃彩黃和鮮彩黃(也稱為金絲雀黃)。
與白鑽類似,4C即顏色、切工、淨度和克拉是選擇黃鑽前需要考慮的因素。對於彩色,淨度不如顏色飽和度重要,其價格取決於顏色飽和度。必須經過寶石實驗室認證才能稱為天然。
西澳大利亞的阿蓋爾礦是最多產的黃色鑽石生產商,其次是南美和南非的礦。每開採 1000 顆中約有一顆是彩鑽。
天然艷黃色的出現更為罕見。天然濃彩黃色非常罕見,大多數珠寶商從未見過,也可能永遠不會擁有一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