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课程心得分享

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课程的集中體現,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。許多非藥物療法不需要復雜器具,其所需器具如小夾板、刮痧板、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,易於推廣使用。中医课程論治,就是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治療方法。中醫診療強調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,體現為辨證論治。大醫精誠,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、心懷至誠、言行誠謹的追求,是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,從宏觀、系統、整體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髮展規律,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,深深地融入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,中医课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實踐,成為人們治病祛疾、強身健體、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,維護著民眾健康。從歷史上看,中華民族屢經天災、戰亂和瘟疫,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,人口不斷增加、文明得以傳承,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。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,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。針灸的神奇療效引發全球持續的針灸熱。抗瘧藥物青蒿素的發明,拯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。中医课程同時,乳香、沒藥等南藥的廣泛引進,豐富了中醫藥的治療手段。中醫藥法草案,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,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制保障.堅持以人為本,中医课程實現中醫藥成果人民共用。中醫藥有很深的群眾基礎,文化理念易於為人民群眾所接受。中醫藥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不斷擴大中醫醫療服務供給,提高基層中醫藥健康管理水準,推進中醫藥與社區服務、養老、旅遊等融合發展,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,倡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,中医课程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,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安全、有效、方便的中醫藥服務。http://ci.ntu.edu.sg/chi/Programmes/Pages/Detail.aspx?event=ef4f1e54-9155-486c-a64c-d1e34c624100